由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院联合主办的“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简称“HU-BBS”) 总第31期、2020年第17期,12月17日在基础医学院6楼录播室成功举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黄宁教授作为首位做客HU-BBS的豫外专家学者,应邀做“如何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质量”的主题报告,并开展咨询活动。医学类相关学科专业、生物学以及相关交叉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线下会场报告并开展讨论,校内外多名专家学者和广大硕博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加研讨。
报告伊始,黄宁向参会人员分享了自己近30年科学研究和项目申报的心路历程,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选题要领、标书撰写的各个环节及评审要点,详细向大家解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
黄宁表示,申请书撰写过程中务必要重视逻辑的重要性。他提倡大家充分运用图表、写好立论依据、深度挖掘与描述项目的创新性。围绕立项依据部分,黄宁重点从关键词(主要研究内容)、题目(关键词构成了题目--超浓缩的一句话)、目的(题目的精细镜像,旨在探索题目)、假设(题目稍粗的镜像)、方法(为达目的或验证假设选取并采用的手段)、结果(观测获得的定量、定性、定位等数据)、讨论(针对结果方法条件进行的相关比较)、结论(目的是否达到)八个层次进行了深入解析。黄宁表示,“题目”是灵魂,立项依据应多引用“大数据”、“大咖”、“牛人”的权威主流观点,做到大气、有力、生动;同时应做到时空、动静、辩证相结合,使论证过程一环扣一环。报告结束时,他友情提醒大家立项依据书写过程要注意分段,让评审专家便于阅读和理解。近两个小时的精彩报告赢得了线下会场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与会青年教师纷纷表示,报告颇具启发性,为以后的项目申报拨云开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午茶会结束后,在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会议室,黄宁应邀对部分青年教师正在撰写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进行了耐心的审阅和指导。
据悉,“河南大学生物&医学午茶会”(“HU-BBS”)自2019年6月27日创办以来,本着“增进学者友谊,促进学术创新,推进‘一流’建设”的宗旨,围绕生物学和医学学科不断拓展跨学科专家学者的联谊和学术交流空间。在前期校内专家学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从总第23期开始,陆续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做主题报告,开展学术交流,寻求合作契机。郑州大学张毅教授、刘宏民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教授等纷纷应邀做客HU-BBS,为校内专家学者和线上广大研究生、本科生带了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真诚的合作邀约。人工智能学院从事眼底病影像学研究的张婉君博士说,通过午茶会的交流,我不仅学习到了领域专家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不断的勉励鞭笞自己前进;特别是听了王梅云教授的讲座,从中学到了许多学科前沿知识。王教授的讲解不仅告诉大家医学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更描述了应该怎么做,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新的科研想法,在交流中扩展了思路,同时王教授的高水平论文也为我们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黄宁,医学博士、教授,博士导师。学术任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包括基础与临床学科共8个分会),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曾任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研究生及学科建设)、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CMB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四川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医学)及211重点学科建设学术带头人之一,四川大学“985”工程创新药物平台骨干;四川省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的负责人、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病理生理学》以及主编或参编其他专著教材7部;负责和主研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CMB国际合作科研10余项,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各1项;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四川省生理科学杂志主编。